观齐大师教学有感

 

太难为Zimmermann 大师了!!!

 

坐在地板上弹琴示范,试图让学生明白,肢体发力的原理。

可惜,大师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个因素:他们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自身特有的乐感和手感天赋之上。而天赋是一种“符合逻辑的下意识”,这种下意识,只能意会,无法言传,对于台上的演奏,那是强悍动力,对于台下教学,如果教学对象不是天才,反为无形阻力,导致“饱汉不知饿汉饥”。

 

乐器教学的难点是多方面的,但最核心的难点莫过于讲解清楚演奏技术动作的特征、原理及其捕捉方式,个人经验只对同等条件的对象生效,仅描述指尖支点和手指连接的表面现象,不说出动力点、阻力点、动力臂、阻力臂与肌肉收缩、关节结构、韧带功效、骨杠杆臂之间的发力组合、发力顺序、发力时相、动力模块以及运动学、动力学之间的内在科学原理关联,学生的理解除了懵,还是懵。

 

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表达、阐述、吸收和传承大师们的“绝技神功”?是全体学琴人无不关心的问题。

“听懂了,看懂了,学不会”,是许多音乐大师课的共同特点和遗憾,也是目前音乐教培行业的一大痛点。

 

德国柏林帅巴赫协会的调研结果证明,音乐学院至今没有开设生物力学方面的课程、社会上缺乏科学的演奏机能特训系统,学琴动作天赋的潜能无法顺利被开发,是造成这个遗憾和痛点的根源。

 

借此机会,帅巴赫音乐协会呼吁:国立音乐学院应该尽早开设《音乐演奏生物力学》和《音乐演唱生物力学》公共课程,有了这类课程,天才讲得清,“地才”学得明,这对于提升音乐学习效率,改善音乐教学结果,优化行业投入产出比,重塑音乐的社会功能价值,推动整个音乐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大发展,具有重大意义!

当今的音乐学院,“补脑”公共课程的开发已超过了50门,“补手”的课程却一门都没有,这样的发展,显然是不平衡的,也是不正常的,演奏毕竟要依靠手部肢体的运动来完成。

 

应当尽快改变音乐教培行业至今仍然仅靠借喻“风、雨、雷、电、光、火、水”去解释演奏、演唱力学原理的落后状况!

 

我们相信,不久的将来,《演奏生物力学》和《演唱生物力学》终究会诞生于音乐学院的大雅之堂。

 

希望未来新一代音乐学院的毕业生,能够有机会使用更科学、更高效的利器去服务社会,利国、利民、利万家!

祝大家2022年春节快乐!